在深圳,有一批“没人管”的楼盘,其居住条件之差,可与目前全市集中整治的“城中村”一比。4月19日,在罗湖区第三届政协委员会议上,区政协委员、罗湖区城管办主任廖国祥的一个提案,把人们的目光聚集在“无物业管理”住宅的环境治理上。
“无物管”楼盘比“城中村”面积更大
所谓“老住宅小区物业”,是指那些无人管理或以某种非规范方式(如居委会管理、单位协管、业主自发管理等)管理的城区内旧物业。据调查,全市仅罗湖区就有各类老城区物业237万平方米(建筑面积),其中住宅项目就达196万平方米,主要集中于城区的中心地带。
廖国祥委员认为,这些“无物业管理”住宅区存在外观陈旧,卫生面貌差;治安问题突出;消防隐患严重;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;加大了政府管理成本等5个方面的问题,其中卫生环境是最普遍和突出的问题。他认为,目前“城中村”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,但是比“城中村”面积更大、有损市容市貌的老旧楼盘,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。
半数住户不愿交管理费
根据廖国祥委员的提案描述的情况,记者来到仅与深南路相隔20多米的南华街28号楼,看到这里周围的几栋楼墙体普遍破损,窗户阳台全部被生锈的防盗网紧紧地包裹住,小区环境与数十步之外的深南大道的环境迥异。记者发现小区内有几处窨井由于堵塞正在往外泛污水,楼上竟然有人随手往街上丢弃果皮垃圾。
罗湖区南湖街道建中社区居委会的谢小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这些楼盘因为没有物业管理,居委会只能按照市里的规定收取每户每月7.5元的卫生费。但是即便费用很低,100多户里还有一半的人拒交卫生费。每年用在这几个楼宇的卫生费缺口高达近万元,给社区居委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。
解决办法还需认真探讨
据记者了解,“无物管”楼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:一是住宅建设时间久远,一直没有物业管理;二是原有物管因倒闭或破产而导致管理缺失;还有就是特区发展初期建设的“周转房”和“单位宿舍”。
廖国祥委员建议,这类小区可通过组织群众、民主选举出业主委员会,形成居民自治,并在此基础上聘请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。同时由区级财政投入环境专项整治基金。对于拒交合理费用者,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,设立小额钱债法庭,对恶意拖欠者予以司法制裁。
但是记者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,因为居住环境较差,目前在“无物管”楼盘里居住的大都是收入微薄的外地暂住人口,房屋业主甚至很难现身,而且更愿意维持现状。如何为“无物管”楼盘请“管家”,还应认真探讨。